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与天津农学院同诞生、共发展,学院学术积淀和文化底蕴深厚。学院前身是1976年创建的农学专业,同年成立农学系,2013年11月撤系建立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学院设有农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4个系,开设农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菌物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作物育种学、环境监测、水污染与控制、植物生理学为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学院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作物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近年来,学院教师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2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院现有本科生1100人,研究生1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5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有正高级教师16人、副高级教师33人。专任教师中先后有15人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或荣誉;有5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级科研创新团队。依托学院先后建设农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农学院)、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玉米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天津市现代农作物种业产业学院、京津冀鲜食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天农-中农盐碱地技术创新联合中心、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基地和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基地等14个省部级及区域联盟科研教学平台。建有三部委、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4个,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1个,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10个。近五年,学院先后主持完成或在研各类科研项目2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等奖励6项,审定作物新品种8个,申请获批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6个,制定天津市地方标准7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61篇,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的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奖项60余项。
学院秉持“服务三农”的办学目标,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深入实施“思源·躬勤”文化育人工程,着力培养“厚基础、宽专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获批天津市第二批党建领航工程-天津农学院专职组织员导航站建设项目,入选第二批天津市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育)项目,农学系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种子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入选天津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公选课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秉承开放办学理念,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日本香川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关系,与国家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校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做访问学者。
新时代、新机遇,新目标、新作为。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将将继续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把学院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区域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