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学院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纷纷表示要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王善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思想引领铸魂,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矢志担当“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教育使命;要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在农言农,厚植师生爱农情怀、练就师生兴农本领;要深度融合国家需求、行业要求和地方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积极引导团队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及技术服务等,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量。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晓东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与我院的学科特色高度契合。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聚焦生物育种、盐碱地治理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新农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生物技术系党支部书记 王玉
公报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承前启后,地位举足轻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业院校的一员,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自身领域,将国家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要特别关注并积极融入“推动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将服务“三农”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农业教育与科研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学思践悟中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认真领会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将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贯彻到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各方面、全过程。
生物技术系主任 黄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中所强调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一脉相承。公报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则在回信中勉励农大师生“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这两份重要文献共同指明了科技赋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将科技创新与强农报国有机结合,通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端稳“中国饭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力量。
环境科学系教师 王小波
会议公报,全面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其中提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一名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自身的专业技能服务农业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国。
农学系教师 罗峰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以及全会凝聚的奋斗力量。作为基层农业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今后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本次全会精神。近日,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广大师生的回信精神,我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今后我要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潜心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农学系教师 丁博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有机整体,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息息相关。作为农业院校教师与老党员,我认识到投身“三农”事业不仅是一种职业责任,更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今后我要更加着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以自己承担的神农学院和鲁班工坊教学任务为抓手,助力学校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为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贡献力量!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2023级农学专业学生 徐铭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号令。我深切感受到青年学子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作为农学学子,我们要学农爱农,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为解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贡献力量。
(编辑:帅磊;审校:王善科、孙红英、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