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3月19日,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与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交流会议在我校敏学楼一楼会议室召开。我校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晓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张军,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基层畜牧兽医服务部部长王彩霞,宝坻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科科长郑久明等参加会议。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晓东对来访专家表示欢迎。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农业产业优势,共同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为宝坻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静妍从实验室建设意义定位、研究基础特色、研究方向、重点任务、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实验室整体情况。重点实验室各研究方向代表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分子设计育种、智能农业大数据辅助育种、食品加工等前沿技术,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宝坻区的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表示,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可为宝坻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智能育种及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专家结合宝坻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作需求与建议。王彩霞表示,宝坻区作为天津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正积极筹划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希望与天津农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展开深度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推动农高区建设。郑久明指出,宝坻区在作物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智能育种技术的支持,以推动区域农业向高效、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此外,宝坻区与我校在小站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已有密切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未来能拓展更多合作领域。
参会专家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宝坻区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期待未来在智能育种和智能栽培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领导和专家、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和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会议。
(撰稿人:赵飞,编辑:段苏虎,审校:段苏虎,孙红英,王善科)